连日来,在六安市金安区淠东乡代庙村,高绪秀都在自家的香菇产业基地里忙碌。室外寒风刺骨,在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智能香菇大棚内,却始终保持着适宜香菇生长的温度。
“今年香菇价格不错,过年期间我们家一天都没休息,每天要采1000多公斤香菇供给六安本地的超市。多亏了智能大棚,香菇采摘时间远远超过了过去,香菇质量也更好了。”高绪秀告诉记者。
高绪秀种植菌菇已经有3年时间,过去她的香菇基地只有传统的种植大棚,每年只有一季可以收获。
“传统大棚没办法调节温度,香菇一年只产一季,大棚里也无法种植其他作物,挺浪费的。”高绪秀说,去年下半年,当地政府整合政策资金750万元,她自己又拿出了200万元,投资建设了30个现代化智能香菇大棚。在科技加成下,短短半年时间,代庙村的香菇产业有了巨大变化。
在香菇产业基地里,通过机械可以拉动黑布覆盖在智能大棚之外,控制阳光的照入。走进大棚之中,空中悬挂着一条条LED灯带,空调调节大棚里的温度。
“通过遮光布、空调、LED灯等科技装备,我们可以根据季节,精准地控制大棚中的温度、光照、湿度、氧气含量等各项数值,保证香菇质量。”专门从山东淄博请来的技术员杨德耀告诉记者,棚内的香菇品种从山东引进,口感爽滑、味道浓香,因为质量高、供应稳定,产品深受商超等大客户认可。
“目前,我们基地已经有14个大棚投入使用,每个棚一年可以产出3季香菇、每一季产值有15万元左右。剩余的现代化大棚也将在今年建成投入使用,到时候,我们香菇基地年产值可在1100万元以上。基地带动周边脱贫人口40余人就业,年收入在1.5万元到4.5万元之间。小小的香菇,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甜头。”高绪秀告诉记者。
“去年,淠东乡紧扣六安市提出的农业特色产业‘138+N’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‘6969’工程,打造‘蔬菜之乡’。我们在童店村新建了现代化蔬菜产业基地,在代庙村新建了香菇产业基地,利用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”淠东乡党委委员杨传坤说。(袁野)
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皖B2-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208228 2009-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